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趣闻 >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756家

2022-03-03 13:19:27    来源:国际商报

深耕自贸试验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化建设产出丰硕成果,先后成立全国首家以省域自贸试验区全域冠名的法院与检察院,成功开创自贸试验区法治化建设先河,推动四川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扬帆远航。

据统计,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来,累计新增企业19.2万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756家,实际使用外资26.1亿美元……在各项增长的数据背后,离不开自贸试验区综合法治的保障,离不开四川自贸试验区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持续发力。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自贸试验区通过充分发挥法治在改革创新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形成制度设计,突出立法先行,运行实践体现法治主导,逐步构建结构清晰、规范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大力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中,以地方立法护航改革创新为亮点,四川省出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与外商投资法紧密衔接,充分鼓励改革创新,建立了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总结提炼可复制推广的政策措施,实现用法条固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的目的。

随着政策制度体系渐趋完善,司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四川产出一批又一批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日,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的“成渝地区深化自贸试验区司法协同创新”和“构建商事争议调解中心双轨调解机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案例和亮点举措》。

此前,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检察院自主研发的“自贸区司法案件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入选2021年度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和四川自贸区第五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不断显现,推动四川自贸试验区法治化建设水持续攀升。针对此次入选的两项亮点举措,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副庭长李海昕表示,加强成渝地区司法协作,将有效深化西部自贸试验区区域司法协同创新;“双轨并进、统合运行”司法确认工作模式,则为商事主体提供便利、快捷、低成本的司法服务和多元化解纷渠道,持续提升四川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法治化水

据了解,以对标“稳定公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要求,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正探索落实营商环境建设3.0版工作,重点推进电子诉讼台建设,创新建立“三中心e法亭”诉讼服务模式,实现“调立审保执”一站式、全流程办理,形成纠纷高效治理闭环。据统计,2021年诉前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683件,涉及金额10亿元,其中通过市场化调解机制化解商事纠纷800件,涉及金额2亿余元。

“天府新区检察院以‘三个一’,主动服务四川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四川天府新区人民检察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谢慧阳表示,以服务保障西部科学城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具有四川特点、彰显成都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检察经验。

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形成“服务范围广、服务速度快、服务获得易”的“一站式”检察服务中心,并以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构建自贸检察一体化格局。

通过创新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制,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实施“三集中一统一”办案模式。一方面,围绕天府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将省市区三级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统合至中央法务区,另一方面,在办案基础上主动靠前一步,探索检察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全流程体系,有效解决企业“维权难、维权慢、维权成本高”问题。

“法检”两院所产生的整体效益,是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化建设的有力佐证,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四川加大放权赋能力度,146项省级权限下放片区,同时在自贸试验区更大力度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探索“首证通”“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开办时间最快1小时。其中,公证“最多跑一次”、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判机制等法治创新领域试点经验获国家层面推广。

此外,全国首个公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入驻、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全国首个公益涉外法律服务APP“丝法通”上线、首创“一窗通办”法律协同服务台等发挥效能,这些都为四川自贸试验区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生态圈。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通过构建便捷高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推动国际仲裁和“一带一路”商事调解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正以新时代先行者的身姿,打造自贸试验区多元化法治服务保障高地。(代 磊)

关键词: 自贸试验田 外资企业 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

相关阅读